工作越久,發現合作伙伴的靠譜越重要。
靠譜是個口語標準,很多細節都可以往里填充。
靠譜也可以類比為職業化,而職業化說到底是以契約精神為核心支撐,是一個人在商業世界里的基本素養。
對一個職場人來說,如果填坑的能力還沒增長起來,至少先不要挖坑。畢竟坑挖得多了,你就變成了坑。
那么一個職業化的職場人,到底應該是什么樣的呢?
有強烈的契約精神
契約精神源于西方文明,它是商業社會的定海神針。一紙契約定下交易雙方的權利、責任和義務,不可更改,一旦違約,就要付出相應的代價。
人性有多復雜,契約就有多必要。
在職場中,除了那些白紙黑字的合約,明文貼出的規矩制度,還有很多口頭約定,比如跟同事約好項目對接日期,從領導那里包攬某個任務,都是在建立契約。
有時候,我們說一個人靠譜,其實就是說這個人有契約精神??孔V的人千篇一律,不靠譜的人各掉各的鏈子。
關鍵時刻玩消失,規定的deadline一拖再拖,承諾的結果諸多變故,共同定下的方案屢次推翻……和不靠譜的人共事,就要隨時做好女媧補天的準備。
合作社會,契約是相互給予的安全感。人人撕毀契約之時,沒有人的利益能得到保證。
因此,拍胸脯的時候慢一點,因為締結契約的時候,你是自由的,當契約既訂,雙方的責任和權利就已明確,各自認領,按時履約。
一個在職場中經常毀約的人,是在透支他人的尊重和信任,也許這個過程會帶來小恩小惠,不會立刻付出代價,可一旦信用破產,必定寸步難行。
尊重時間
不尊重時間的人,也不會被時間尊重。
微博上有一個熱帖說:“經常遲到的人,在家的說自己剛出門,剛出發的時候說快到了,在路上的時候說自己已經到了”。
很多網友積極認領,還帶著沾沾自喜的語氣說自己有更夸張的遲到經歷。終于有人看不下去,一語道破實質:這不是經常遲到,而是經常撒謊。
遲到實際上就是拿別人的時間不當時間。
如果生活中有愿意容忍的朋友,那是一種幸運,但是在職場中,守時是基本的職業要求,浪費別人的時間,打亂別人的計劃,是非常不專業的表現。
也許在有的場合,遲到從一開始就已經喪失了入場機會。比如,面試、談項目等場合,遲到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差評,扭轉過來就得花費很大的力氣。
而第一印象,是最難扭轉的。
尊重別人的時間有很多方面,守時是最根本的一項。
而對于尊重自己的時間來說,最重要的就是時間管理。管理是一種掌控,對工作難度、工作量和自己能力的掌控,排出任務的優先級和時間分配。
能力配得上職位
創造101中,101個偶像練習生競爭,唱歌跳舞,一輪一輪比拼篩選,爭奪出道的11個名額。因此,最后留在鏡頭前的人,如果不夠光芒萬丈,實力擔不起位次,就會被質疑和群嘲。
如果對偶像的評判標準還算多元,那么對于職場中明確的分工和崗位,標準就十分確定了。
但就是有這樣一類人,讓人懷疑他是如何順利通過招聘的。他不僅在團隊合作時挑最容易的部分,還把最容易的部分也搞砸了,你不得不幫他一起收拾爛攤子加班到凌晨。
一個高速運轉的團隊,其中的每個員工必定擔當得起自己負責的工作。職場的分工協作就是為了把每個人的優勢發揮到最大化。
才不配位,必著羞辱。專業能力是讓人待在這個崗位上的基礎能力,其他的能力是加分項或者區別項。
沒有專業能力支撐的人,就像無根之木,是站不穩的。
如果新人不夠專業,也許有前輩愿意帶一帶。
與其說有幾年的工作經驗,不如說是一個工作經驗用了幾年。
所以我們需要經常問問自己:你現在的能力,配得上你的職位嗎?
凡事有交代
羅振宇在《奇葩說》里表達過自己的觀點:職場最沒有前途的一種人,叫反饋黑洞。說白了就是那些凡事無交代,做事不溝通的人。
很多人都有一個誤解:埋頭做事最重要,所謂溝通,不是閑聊就是邀功。
不是的。職場上的溝通有多重要呢?
試想一下,如果你給下屬派個活兒,幾天都沒有回音,不知道事情進行到了哪一步,你心里會不會沒底?
如果團隊合作,同伴遇到棘手的問題,瞞著大家鼓搗了幾天也沒解決,結果補救都來不及,你會不會怪他不早告訴你?
有效溝通獲得的收益,要比花費的成本大得多。
為什么說是有效溝通?
因為有一種情況是,你們溝通了半天,仍然像雞同鴨講。原因有兩個:一是對方也沒梳理清楚他的需求是什么;二是,你們的交流不在一個頻道上。
從某種程度上來說,有效的溝通,能省去無效的努力。
丟掉玻璃心
帶著一顆玻璃心上職場是有安全隱患的。任何一場小沖擊都會把玻璃心碎成玻璃渣,要么扎到別人,要么傷到自己。
彭蕾在講解阿里人才觀時,提到了很重要的一點:皮實。說得具體點就是,經得起贊揚,也受得了羞辱,話說重了不哭天抹淚,遇到挫折不怨天尤人。
在工作中,情緒化意味著不穩定。如果連情緒都管理不好,又如何保證自己的情緒不會影響工作呢?
但工作中的狀況總是難以避免,如果輕易就撂挑子,或者暴脾氣一出跟同事懟起來,對錯先不論,無腦和沖動是可以鑒定完畢的。
處在一個崗位上,就是處在一個團隊中,情緒的表露不再私人化,它會影響到整個團隊。誰會喜歡一個渾身散發負能量的人呢?
因此,下次想要吐槽的時候,先考慮一下你能不能承擔被扔出去的后果。
何況情緒不會解決任何問題,遇到困難,先問“現在怎么樣了?可以做些什么?”,再問“怎么會這樣?”,你會冷靜得多。
工作最好的狀態
是人人都能各司其職
然后再無縫合作
既然要走進職場
就裝盔披甲再上陣